《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

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艺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术,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茶经》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个部分。其主要内容和结构有: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其中“一之源”考证茶的起源及性状。“二之具”记载采制茶工具;“三之造”记述茶叶种类和采制方法;“四之器”记载煮茶、饮茶的器皿;“五之煮”记载烹茶法及水质品位;“六之饮”记载饮茶风俗和品茶法;“七之事”汇辑有关茶叶的掌故及药效;“八之出”列举茶叶产地及所产茶叶的优劣;“九之略”指茶器的使用可因条件而异,不必拘泥;“十之图”指将采茶、加工、饮茶的全过程绘在绢素上,悬于茶室,使得品茶时可以亲眼领略茶经之始终。

《茶经》反映出当时茶叶的采摘、制作、鉴定、分级及烹煮、饮用等都积累了丰富经验。表明唐代茶叶生产已比较发达,饮茶之风盛行。

自陆羽著《茶经》之后,茶叶专著陆续问世,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茶事的发展。代表作品有宋代蔡襄的《茶录》、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明代钱椿年撰、顾元庆校《茶谱》、张源的《茶录》,清代刘源长《茶史》等。
西安古琴培训 薛山长弹奏古琴名曲《归去来辞》,乐琴书以消忧。

秀秀老师讲《茶经》,又自与别个不同。首先,她是“资深茶人”:
生长茶山,事茶三代
茶学专业
2004年四川雅安市长嘴铜壶“凤舞十八式”形象代言人
陕西省茶叶协会副秘书长
极具审美张力的茶道艺术家
秀秀书院茶道、香道、花道老师
熟谙《陆羽茶经》、《大观茶论》、《大唐茶诗》等茶学著作;

其次,秀秀老师也是一位“腹有诗书气自华”--长期以国学经典、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为伴的茶道导师,因而曾被聘为“终南草堂传统文化导师”、“丝绸之路青少年传统文化国际艺术交流大赛评委”。
西安茶艺培训,薛山长抚琴《广陵散》,西西老师冲泡蒙顶甘露。
“腹有诗书气自华”者,自有一种高雅、脱俗的不凡气质。此种由内及外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高雅举止,是只能由自身修养而来的无法复制或模仿的仪容姿态和儒雅之气。由是,直播间讲述茶经者公屏上展示的虽然只是“茶人秀秀”四个字--“茶人”背后日积月累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的功底却是无比厚重的,积淀之后凝缩成这样看似平常然而气质非凡的两个字。

“茶人秀秀”讲茶经,有何不同?

不同就在于,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的以自己多年的事茶经验,和你分享何为“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何为“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
分享时内容又不限于《茶经》,而是生发开去,时而《大观茶论》,时而《大唐茶诗》,旁征博引,如数家珍—且又不急于求成,慢慢地,语声柔而语意丰,又引领直播间诸位雅士时时“温故而知新”,以收日日“少则得,多则惑”之功。
西安茶艺培训,秀秀书院西西老师冲泡蒙顶甘露,薛山长抚琴《欸乃》,乐曲音调悠扬,清新隽永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茶人秀秀讲《茶经》,其妙如何,一言难尽--且待正带书院雅士于蒙顶仙山游学的秀秀老师归来,一身阳光雨露,“眉梢眼角藏秀气,语声笑貌露温柔”重回直播间,诸雅士不妨移步秀秀书院(秀秀茶道)直播间,亲身领略一回。
喝茶,抚琴,论诗,直播。下雨的日子过的很慢。下午看文心一言发布会。
《茶经》分享之外,书院直播间犹自有琴可听,有画可赏,有茶可品,有雅士可共与清谈--风雅如你,还不来么?
茶人秀秀:低吟浅唱古琴曲,细啜慢品蒙顶茶
薛山长:人工智能时代,如何传承雅士茶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