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到底是什么?ChatGPT是一个原型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专注于可用性和对话。由OpenAI 开发,采用基于GPT-3.5 架构的大型语言模型。
ChatGPT为何如此之火?
因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它简直无所不能:写代码、写情书、写文章、做题……
如果诸如此类的人工智能可以持续地帮我们做各种事情,那么教育的意义又是什么?

书院所传承的雅士茶道,对于诸位传统文化爱好者而言,其中的传统魅力,还会始终闪耀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思考一下,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到底是什么?是无穷的创造力、丰富的想象力、充盈的情感力。
这些东西,在习茶的过程中,都是可以体会得到的。对于中国人而言,茶叶不仅仅是饮品那样简单,其中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还表现了中国人尊儒重道,与自然共生,淡泊悠然、宁静致远的人生哲学:
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唐 刘贞亮《饮茶十德》

《载敬堂集》载:“茶,或归于瑶草,或归于嘉木,为植物中珍品。稽古分名槚蔎茗荈。《尔雅·释木》曰:‘檟,苦茶。’蔎,香草也,茶含香,故名蔎。茗荈,皆茶之晚采者也。茗又为茶之通称。茶之用,非单功于药食,亦为款客之上需也。”
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遂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极为合拍,亦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因此中国历代社会名流、文人骚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吟诗议事、调琴歌唱、弈棋作画,以追求高雅的享受。
唐 元稹《一字至七字诗茶》亦云此种: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
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夜后邀陪明月,
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通过品茶,可以让人有一种超然世外、物我两忘的境界。

唐 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云: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将品茶视作修道之法--只需三饮,便可得之。
茶中之道,可谓之:“清、敬、怡、真”.
清,谓心境之清寂、宁静。于此静寂当中,方能体味“饮茶”之奥妙。
敬者万物之本,无敌之道也。敬乃对人尊敬,对己谨慎。其显现于形表者为诚恳之仪态,无轻藐虚伪之意。
2023年流行直播,茶道老师在直播间品茗,抚琴,古琴曲《欸乃》
怡者和也、悦也。怡悦之精神,在于不矫饰自负,处身于温和之中,养成谦恭之行为。
真者,真理之真,真知之真。至善之境谓之真,是存天性,去物欲,格物致知,精益求精。

总而言之,习茶、饮茶之真谛,在于启发智能与良知,使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淡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
此种真善美之境,又岂是人工智能所能体会所能给予的?
壬寅年寒露诗会,秀秀老师直播间点茶,薛山长抚琴《潇湘水云》
事实上,相对人工智能,更智能的永远是人。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丰富的情感力,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不可替代的。
人类的各种觉识,眼观色,耳听声,鼻闻香,舌尝味,身感触……
冷冰冰的人工智能再厉害,无论如何是无法进行的。它能辩得出茶中存放环境干仓、湿仓,嗅得出甜香花香,品得出清鲜可口醇厚爽滑舌底回甘百般温暖滋味么?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唐 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纵然科技进步,茶饮的传统魅力,对于情感丰富的爱茶人来讲,始终闪耀。
茶人秀秀:茶艺表演,茶道美学,茶道养生
茶人秀秀:每一个茶人都在修行自己的茶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