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喝茶的历史,陆羽曾于《茶经》卷下《六茶之饮》概为言之,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

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中国人喝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慢慢享受,自具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之功。
普及琴棋书画,研习雅士茶道,终南山里的书院:总裁茶道班
明代高濂的养生经典《遵生八笺》中曾云:“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

如秀秀书院薛山长之类的文人喝茶,所看重者,又不仅于此。他们更在意的,在于通过闲情雅致的品茗之事,导引人之精神步入超凡脱俗的境界:“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唐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节选

又如:“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唐 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可见喝茶一事,于文人雅士而言,并不仅仅停留于口腹之欲,而是一种境界,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刘长卿《弹琴》

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位列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琴台被视为友谊的象征。大量诗词文赋中有琴的身影。
终南山的隐居者,普及琴棋书画,研习隐士茶道,共弹七贤之一阮籍的《酒狂》。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

自古,中国历代文人皆讲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每当文人抑郁不得志之时,通常选择由儒入道,将关注点从纷攘的外界拉回到丰富的内心,逍遥隐逸,寄情山水,亲近广阔的大自然。抚琴作为修身养性的方式之一,令历代文人雅士为之沉醉而解脱释怀。这正如嵇康在《琴赋》当中所言:“物有盛衰,而此(古琴)无变;滋味有猒,而此不勌,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是故复之而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朱慧鹏《听琴经》:“凡琴或应指入弦而曲,或吟咏随之而歌,无不寄情抒怀,明志托思。故而日月经久,动荡湮郁,消融积闷,调息导气,养静平心,理性至真矣。”《琴操》记载:“伏羲作琴,所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由是古人往往“左琴右书,无故不撤琴”;“携琴时复到林垌”“携焦琴,载浊酒,纵豪吟,酌大斗。”《上古琴论》中更云:“琴之妙道,岂小技也哉?而以艺视琴道者,则非矣。”文人雅士,焉有不弹琴者乎?秀秀书院薛山长与诸位老师可说是无一日不弹琴。

尤其薛山长,可称“琴痴”。痴迷《广陵散》之时,废寝忘食,从早到晚不离琴,书院中满是““纷披灿烂,戈矛纵横”之势”;痴迷《流水》之时,书院中又尽闻“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或“跌宕起伏、风急浪涌”,或“轻舟已过,势就倘佯,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之声。

秀秀老师弹《潇湘水云》、《梅花三弄》皆极好的。她是灵心慧性之人,《潇湘水云》中“悠扬自得之趣,水光云影之兴;满头风雨,一蓑江表,扁舟五湖之志”,《梅花三弄》中“从容和顺,为天地之正音;而仙风和畅,万卉敷荣,隐隐现于指下。但新声奇变,稍近时俗,然恬静幽清”之义,皆能一通百通,十分领会。

书院诸学子在老师引领之下,也尽有琴艺极好的--弹一百首古琴曲之目标,想来实现已是指日可待。

下棋也是极风雅之事。古代“弹琴、弈棋、书法、绘画”并称为“文人四艺”,泛指各种文艺风雅之事,也常常用来指代个人文化素养。古代评判一个人文化素养是否达到一定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即是“琴棋书画”。围棋起源于中国,古代称为“弈”,堪称棋类之鼻祖,围棋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

闲暇时下棋交友,益智增慧,而且磨炼人的意志--通过下棋带来的启悟和内涵是无限拓展的,棋盘之外的天地被融合为一。由此说下棋不单只是一种活动,它更是一种艺术。“古松流水间,唯闻棋声”,“闲敲棋子落灯花”,“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古人弈棋的乐趣可见一斑。

下棋亦讲究棋品。三国时期魏人邯郸淳据曹操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将围棋划分为九品:一品入神,二品坐照,三品具体,四品通幽,五品用智,六品小巧,七品斗力,八品若愚,九品守拙,其中一品等级最高。棋力能达至此境者神游局内,妙而不可知,故曰入神:“变化莫测,且能先知,棋艺已入化境,而能不战而屈人之棋。”
2023年元月二日,薛山长和千仞书生的围棋之约,听琴,手谈,品茶。
弈棋情状种种,往往表现出棋手的性格修养。宋大臣潘慎修以孔孟之道比喻围棋,曰:“棋之道在乎恬默,而取舍为急。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君子知斯五者,庶几可以言棋矣。”

薛山长于下棋之道,近日宝爱之心,似乎大有“超琴”之势--简直愈下愈是兴致盎然,线上线下,黑白之间,常见薛山长对局厮杀,不亦乐乎。………..

喝茶。在茶的世界里,“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弹琴。在琴的世界里,“神闲意定”,感受“万籁收声天地静”。下棋。在棋的世界里,“独收万籁心,于此一枰竞。”长安雅士生活,就是喝茶,弹琴,下棋,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艺术之美,平平淡淡,已有十六年之久。个中滋味,却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欲究其深者,可至书院一探究竟。

秀秀书院秀秀老师、薛山长抚琴煮茶以待。
西安秀秀茶艺培训中心,十六年专业茶艺培训
茶人秀秀:茶艺表演,茶道美学,茶道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