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调重弹,古音今赏,岁华难老。京洛染缁尘,悠然意,独对南山一笑。只在此山中,甚相逢不早。”

近年来,闲暇时于终南灵山秀水之畔吃茶小憩,吟赏风流成为时尚。由是也促生了终南山中愈来愈多的茶宿,皆依山傍水,风景宜人,且又诸事便利,因此也都宾客盈门--于此相类的主题民宿,也同样极为风靡。比如围棋茶宿。比如古琴茶馆。
长安雅士薛佩生和八水先生在终南山玉梅小院,和众隐士品茗,抚琴,手谈、论诗。

古琴之物,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琴棋书画”四艺中居于首位。

抚琴作为修身养性的方式之一,令历代文人雅士为之沉醉而解脱释怀。魏晋名士嵇康于《琴赋》当中有言:“物有盛衰,而此(古琴)无变;滋味有猒,而此不勌,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是故复之而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朱慧鹏《听琴经》又云:“凡琴或应指入弦而曲,或吟咏随之而歌,无不寄情抒怀,明志托思。故而日月经久,动荡湮郁,消融积闷,调息导气,养静平心,理性至真矣。”
#雅士生活 壬寅孔子诞辰陕西第十一届祭孔典礼 薛山长抚琴。
上古时期古琴被认是为“圣王之器”,”其音被称“太古遗音”。亦可见古琴是最能代表和表现中国传统文化深层底蕴和精髓的载道之器。古琴的尺寸和构造代表着构成宇宙天地的要素,古琴之物,从一定程度上而言,就是通向认识永恒真理与宇宙和谐的道路。

秀秀书院薛山长对此深有体悟。他以《神奇秘谱》“秘籍”为底本,以徐青山《溪山琴况》为指导,引领书院雅士弹奏一百首古琴曲,乐此不疲,颇有所获。他最喜《广陵散》一曲,《广陵散》此曲,声调绝伦,传为“嵇康孤馆清夜弹琴时遇神人所授,调用黄钟慢二,仍借林钟宫音,调亦神奇,意亦深远,音取宏厚,指取古劲。弹宜和缓,拨刺尤宜平静,抑扬顿挫,起伏虚灵,细心静作,自有神奇之韵,非泛曲与其比例也。”--《琴学初津》薛山长常弹此曲,深悟“琴人合一”,“以琴合息”之道妙,他常讲弹琴“费气”,“是配合着呼吸进行的”。以此法与琴“合拍”,则每一次抚琴,纵然只是练习指法之时,感受到的,也必定是安神调心之妙用。
终南山的隐居者,普及琴棋书画,研习隐士茶道,共弹七贤之一阮籍的《酒狂》。
自古及今,凡热爱传统文化的文人雅士,没有不喜爱古琴的。如今社会里,想来亟待通过古琴之物,去寻求中国式雅士生活(以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为日常)之美的国学爱好者也不在少数,此时“古琴茶馆”就是一个可供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儿。

古琴茶馆,顾名思义,既有琴,又有茶,当然还有与之相应的诗词歌赋书画棋香花—将传统文化中的美感融入现代,以此指导我们的生活节奏,促使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样的好地方儿,你若来时,但有一颗爱琴爱茶之心,向善向美之意,就足够了。

“琴床茶鼎澹相依,偶为寻僧出笔扉。
风动松枝山鹊语,雪消菜甲野虫飞。
看花春入桄榔杖,听瀑寒生薜荔衣,
古寺无人云漠漠,溪行唤得小船归。”
--《新晴偶出》宋 林景熙
茶人秀秀:茶馆主人人文底蕴中的情怀与审美
总裁茶道班修炼秘籍:《神奇秘谱》和《玄玄棋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