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秀茶书院形象图
书院首页 机构介绍 书院视频 茶会雅集 培训动态 茶道文化 师资力量 学员风采 招贤纳士 书院直播 书院博客 联系我们
茶道文化
古典舞培训
培训动态
茶会雅集
图片新闻
秀秀国学
开班日期
琴道文化
茶馆经营
书法文化
薛山长浅谈终南隐士和长安雅士
作者:秀秀书院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22/7/4 17:05:04 阅读:715次 双击自动滚屏

终南隐士,意指隐居终南山的修行人士。

终南山,在古代又被称为太乙山、南山、地肺山。自古即是士大夫和知识分子进退朝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退守之地。如今,它仍然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为数不多的、还存在住山隐修者的地方。

隐士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从古老传说中的巢父、许由到现如今的各种隐士,其人数达数万人,仅其中有迹可考者就达数千人。《南史·隐逸》云:隐士“须含贞养素,文以艺业。不尔,则与夫樵者在山,何殊异也。”隐士“…….皆用宇宙而成心,借风云以为气”。可见“隐士”二字,不可轻许。一般的“士”隐居尚不足称为“隐士”,须是有名的“士”,即“贤者”,《易》曰:“天地闭,贤人隐。”又曰:“遁世无闷。”又曰:“高尚其事。”


飘涯子黄世真道长、长安雅士薛佩生、紫薇姑娘在终南山访海莲禅师,一起品茗,弈棋,论道。

相传西周的开国元勋姜子牙,入朝前就曾在终南山的磻溪谷中隐居,后以八十高龄出山,结束隐逸生涯,辅佐武王伐纣,建功立业,成为一代名相;秦末汉初,有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角里四位先生,时称“四皓”,先隐居商山,后隐居终南;“汉初三杰”的张良功成身退后“辟谷”于终南山南麓的紫柏山,得以善终;隋唐五代的药王孙思邈,仙家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及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等都曾隐居终南山;康熙时期的关中名士李雪木,为逃避清廷的召唤,躲到终南主峰太白山一带,因山中乏纸,他用槲叶写文题诗,竟至收集成《槲叶集》。至民国时期,大居士高鹤年先生晚年也曾在终南山的嘉五台和南五台结茅蓬访道修行,他隐居的茅庐犹在。

对于选择终南山隐居修行,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弟子、在终南山修行了近20年的佛教律宗祖庭净业寺方丈本如法师也有自己的体会:“终南山北抵黄河,南依长江,西遥昆仑,东指大海,有王者之气。祖师大德,多聚于此。在这里修行的隐士规格都很高,一般都是国师级,出现过智正、静渊、普安、静蔼、灵裕、虚云等多位高僧大德。而且终南山有一种‘气场’,能直通人心,在这里修道易成。正如高鹤年先生在《名山游访记》所写:名山修道,终南为冠。”

古代隐士,大有看破红尘,淡泊名利,归老林泉,自得其乐者,如今隐士,虽同在一座山中,对着一样的清风明月,然而更多的是一种回归本真的生活修行方式,其中甘苦,不足为外人道也。

“日进终南夜宿山

静闻松涛枕石眠

风语青石鸣不住

酌茶一盏静观禅

净花勿需清泉洗

直裰一身不知寒

若得菩提证本心

一僧一石一蒲团

若得菩提证本心

一僧一石一蒲团”

一首古琴曲《进终南》可谓奏出了隐士心声。

无独有偶,相应的,也有一首《忆长安》可为曾居长安,外出远游的长安雅士抒写怀抱。

相对终南隐士而言,长安雅身居长安,精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的风雅之人。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兼通音乐,工书画。存诗约四百首,有《王右丞集》。


终南隐士如心道长、周山人、长安雅士薛佩生在终南山大·峪莲花洞品茗,围棋,赏画。

王维曾作《终南山》一首曰: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此诗写景由远及近,移步换形,有声有色,写出了终南山景物的千形万态。全诗笔力劲健,气韵生动,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明代邢昉《唐风定》:右丞不独幽闲,乃饶奇丽,但一出其口,自然清冷,非世中味耳。

清代李因培《唐诗观澜集》:屈注天潢,倒连沧海。而俯视一气,尽化烟云。一结杳渺寥泬,更有凭虚御风之气。

清代张谦宜《絸斋诗谈》:于此看“积健为雄”之妙。“白云”两句,看山得三昧,尽此十字中。

“积健为雄”之评,出自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历来文人骚客评诗,多爱其语:

雄浑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纤秾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窈窕深谷,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典雅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其余尚有冲淡、沉著、高古、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种种境界.

《二十四诗品》在形式工整的基础上,只用了有限的字数,运用押韵、比兴的手法来描摹诗歌的意境,阐释作品的风格,把一部理论作品写的像一首首诗一幅幅画,不得不说堪称中国文学理论上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

宋代文学家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其论诗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

清代评论家孙联奎《诗品臆说》:“得其意象,可与窥天地,可与论古今;掇其词华,可以润枯肠,医俗气。图画篆象,靡所不该;人鉴文衡,罔有不具,岂第论诗而已哉。”“《二十四诗品》以《雄浑》居首,以《流动》终篇,其有窥于尺地之道也。”


终南隐士不还师傅,周山人,一如禅师,长安雅士薛佩生,子清姑娘在太乙峪冷香斋品茶,抚琴,弈棋,赏画。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曾有《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诗曰: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前四句写诗人下山归途所见,中间四句写诗人到斛斯山人家所见,末六句写两人饮酒交欢及诗人的感慨,流露了诗人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的感情。全诗都用赋体写成,情景交融,色彩鲜明,神情飞扬,语言淳厚质朴,风格真率自然。

《唐诗别裁》:太白山水诗亦带仙气。

《唐诗评注读本》:先写景,后写情;写景处字字幽靓,写情处语语率真。


长安雅士薛佩生和秀秀夫人在终南山下,王莽千亩荷花园赏花。长水退士来访,一起品茗,抚琴,手谈,论诗。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州)人。因其常据郡望自称昌黎韩愈,故后世称之为韩昌黎;卒后谥“文”,世称韩文公。贞元八年(792年)进士及第,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疏时政之弊而被贬。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在文学上主张文以载道,其散文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诗与孟郊并称“韩孟”。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韩愈曾有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曰: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此首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清代朱彝尊:景绝妙,写得也绝妙。(《批韩诗》)

日本菊池纯:“草色”七字,春草传神。(《增评韩苏诗钞》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公元828年(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以七言绝句著称。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全唐诗》收其诗八卷。

杜牧曾作《长安秋望》一首曰: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此诗写作者登上高楼鸟瞰整个长安,眺望终南山,描写长安周边秋高气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高蹈绝俗、明净开阔的襟怀。

晚唐诗往往流于柔媚绮艳,缺乏清刚遒健的骨格。此首五言短章却写得意境高远,气势健举,和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神合之处。

宋代陈师道《后山诗话》:

世称杜牧“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为警绝。而子美才用一句,语益工,曰“千崖秋气高”也。

清代翁方纲《石洲诗话》:

诗不但因时,抑且因地。如杜牧之云:“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此必是陕西之终南山。若以咏江西之庐山、广东之罗浮,便不是矣。

卢照邻(约635~约680),唐代诗人,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北京市)人,为“初唐四杰”之一。曾任邓王李元裕府典签,继调任新都尉。后为风痹症所困,辞官,住太白山中。后来受不了疾病的折磨,自投颖水而死。他一生不得志,因邓王谋反武则天,受株连入狱,出狱后身染恶疾,生活十分艰辛,常靠乞药乞钱为生,故他的诗多忧苦愤激之辞。其作品对当时的诗歌创作有一定影响。

卢照邻曾有《长安古意》一诗曰: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此诗名托“古意”,实抒今情。它的题材、用语与萧纲的《乌栖曲》等齐梁宫体诗非常接近,但思想感情却大不相同。它的词采虽然富丽华赡,但终不伤于浮艳。诗的写法近似汉赋,对描写对象极力铺陈泻染,并且略带“劝百讽一”之意。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通篇格局雄远,句法奇古,一结更饶神韵,盖当武后朝,淫乱骄奢,风化败坏极矣。照邻是诗一篇刺体,曲折尽情,转诵间令人起惩时痛世之想。周珽曰:此诗如游丝布云,袅袅万丈,不知为烟为絮。

清代贺裳《批点唐音》:此篇铺叙长安帝都繁华,宫室之美,人物之盛,极于将相而止,然而盛衰相代,唯子云安贫乐道,乃久垂令名耳。但词语浮艳,骨力较轻,所以为初唐之音也。

………

由此不难见出,“终南隐士”和“长安雅士”相通之处甚多,两者皆具备高蹈绝俗、明净开阔的襟怀,皆沉醉于山中清朗之美景,甚至皆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俱通的“完人”。唯一不同的,大约在于终南隐士重“隐”,身心俱隐;而“长安雅士”重“雅”--携风雅之技,存致用之心。

雅号“长安雅士”的秀秀书院薛山长,因为常常穿梭于终南山和长安城之中,所以于此深有会心。他和山中隐士相交,除品茗抚琴,挂画焚香,吟诗论词之外,也论“魏晋玄学”,也论琴理之气脉存焉。


薛山长认为,每首琴曲自创立之初,皆有自己的思想气韵,选何等气韵的曲子练习,就会渐近何等境界的修成。修习愈深,愈有可能与原作者心意相通。

宋代欧阳修论琴曰:弹虽在指声在意,听不以耳而以心。心意既得形骸忘,不觉天地愁云阴。人有性情,而音绘之,人有气质,而音传之。指下自然写出一段风情,得之心而应之手,听其音而得其人。

由是长安雅士薛山长劝诸学人才子多弹琴中古曲,练就浩然正气,得圣贤之志。

话又说回来,存圣贤之志固不易,作“有德有才”之贤人更不易。望书院诸位学人才子,存终南隐士之心(深谙诗词歌赋),携长安雅士之技(熟习琴棋书画),都作有德有才的“贤人”罢。


薛山长:终南隐士的琴谱、棋谱、书谱、画谱

薛山长:“有诗为证”是短视频和直播的流量密码


26.5K
 上一篇: 秀秀书院壬寅岁小暑诗会后记
 下一篇: 秀秀茶艺培训中心2022年7月3日开课通知
相关内容:
  ·茶人秀秀:宋代点茶茶艺,极致美学与千年风雅 
  ·茶人秀秀:紫砂壶茶艺十八道,时长30分钟 
  ·茶人秀秀:茶之五气、六味、九香、十德 
  ·秀秀书院癸卯岁处暑诗会邀请函 
  ·茶人秀秀:如何做好茶行业的直播 
  ·秀秀书院癸卯岁大暑诗会后记 
秀秀茶书院LOGO 秀秀茶书院地址 版权所有:西安秀秀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秀秀茶艺培训中心)
移動電話:15902922232 抖音号:秀秀茶道(27万粉丝)快手号:秀秀道(16万粉丝)每天直播教学
市区地址:西安市雁塔区電子一路紫薇大廈紫风阁三楼
终南山居地址:终南山紫阁峪易简山房
备案号:陕ICP备17001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