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心语(节选):
丁酉年丁未月来到了唐古都西安秀秀书院。走进书院,怎一个“雅”字足以形容。
秀秀老师的温润恬静,薛老师的淡泊明志举手投足间让来者即刻有种艳羡之感。寰宇四周,清幽的环境以及其他诸位师兄师姐们更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坦然,是一份不可言说的清雅,是一种静若处子的大美。
茶已泡好,你还在路上。赏终南雨景,品蒙顶甘露。不是在长安城,就是在终南山。
耳朵里,一曲悠远绵长的《关山月》飘了进来;眸子里,一杯茶,晶莹透亮不会遮住杯底的纹路。这时,你才发现茶的味道是单一又复杂的。第一口是第一口的味,含久了,茶味又在口腔中转换,顺着舌尖入喉,这个时候的味道又变得明显了。还真是,如果不把心沉淀干净,很难细细品味出茶味的变化。
师姐分完茶,老师又让师兄继续分茶,而此时的我已沉醉于茶汤与绵长的思绪中。一盏小小的杯子,下半部分沉淀着茶汤莹亮,上半部分飘扬着香气回荡,就像人生已知的前半生活得通透,未知的后半生充满神秘。
通音律,善诗词,会喝茶,是茶人的素养,网红木月姑娘邀请诸位一起吟诗唱赋,品茗抚琴,焚香习字,静坐围棋。
通音律,善诗词,会喝茶,是人的素养,网红木月姑娘邀请诸位一起吟唱赋,品茗抚琴,焚香习字,静坐围棋。
雅士茶道 秀秀书院霖霖瀹茶
两轮过去,老师说:“接下来,你去分茶。”这是出乎我意料的,但又确实能够胜任的。在分茶的过程中,耳边时时飘进老师轻言细语的指导,令我顿悟:茶是有内涵的,不仅在茶在水中弥漫的滋味与香气,更在于在这一杯小小的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耐人寻味——茶之心!第一是等待沸水的耐心,第二是如何泡好茶的细心,第三是沏茶时的专心,第四是品味其中滋味的静心。

在品茶、品味中,老师将与茶有关的历史娓娓道来,带着大家品读陆羽《茶经》……第一天的课程在静谧的时光里悄悄流逝,我已经忘记了我为何而来。
秀秀书院雅士茶道敏敏分茶
末了时光是读书。读《道德经》《诗经》《黄帝内经》……分享来自不同的灵魂的思想碰撞。我想,秀秀书院以及秀秀书院的老师们是在向我们传递着,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最重要的是自身生命的质量,生命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重要的一环。
余下的十几日,由浅入深,瀹茶道、盖碗、品鉴、与秀秀、西西、薛老师,与芳芳、燕燕、舒舒师姐,与秀才、举人、郎中师兄……每一日都能够手捧一杯茶与师者谈天说地,感受岁月的静谧,细数幸福和美好。
秀秀书院茶道美学课:《诗经 小雅 节南山》
时光如白驹过隙,没成想,转眼间已到离去时,不舍离去早已于胸中弥漫开来。那日与老师、师姐妹们一一拥抱,时至暮日黄昏也久久不愿离去。时至今日,幕幕悉数牢记于心。回来数日,脑海里回味的总是品茶之乐云云。不知在哪里看到,品茶有三乐,独品得神,对品得趣,众品得慧。
一曰:独品得神。一个人面对青山绿水或高雅的茶室,通过品茗,心驰宏宇,神交自然,物我两忘,此一乐也。
二曰:对品得趣。两个知心朋友相对品茗,或无须多言即心有灵犀一点通,或推心置腹述衷肠,此亦一乐也;
三曰:众品得慧。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众人相聚品茶,互相沟通相互启迪,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同样是一大乐事。
在这种快节奏充斥的城市里,被禁锢了太多的自由,堆砌了太多的慌张。静下心来想想,已和自己想要追求的背道而驰了。短短的十五日,已习惯于享受这喝茶读书,看似把日子过的慵懒不像话,内心却充盈成一朵花,洗去了都市铅华,用“雅致”书写舒适惬意的诗意生活。
--珠海霖霖

书院7月份开课通知: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壬寅年丙午月丁巳日(即公元2022年7月3日)。秀秀茶艺培训中心将继续以“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为载体,以引领更多的学子修习至“内圣外王”之境为目的,待诸位爱茶人于终南胜境,古都长安。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书院山中:紫阁峪:云谷易简山房)品香。听琴。吃茶。读诗。坐观瘦金书。此时夏日景明之时,君何不移步秀秀茶艺培训中心(市区:电子一路紫薇大厦紫风阁3031),亦得一番“琴诗山水乐,顿与世情疏”之雅?
秀秀茶艺培训中心是由陕西省茶业协会副秘书长秀秀女士创立。秀秀老师同时身兼雅士茶道创始人,终南草堂传统文化导师,以国学经典、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为伴的茶道导师,丝绸之路、青少年传统文化国际艺术交流大赛评委、秀秀书院茶道、香道、花道、古琴老师……雅女、名师之称可谓实至名归。
书院山长薛佩生先生,为终南琴人,从事古琴教学十余年,通音律、善诗词;更因其数年的茶道、香道、古琴、书法等美学体系的修习过程中,不断研习国学经典,形成了对传统文化的特殊感悟,而为终南大学堂传统文化导师;又以其幽默风趣的个人魅力赢得衷心爱戴无数。2014年山中访贤习琴品茗时曾受邀参与中央电视台《园林》节目拍摄。2018年素秋于终南山寨共秀秀老师携徒带子受邀参与东方卫视节目拍摄。
秀秀茶艺培训中心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推广和国学文化研习,并积极探索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之道,以终南山数千年积淀的儒、释、道、武、医、艺等国学精华为学养根基,全新打造“中国式雅士生活”。秉着继承和弘扬国粹的治学理念,携手琴香茶书法界名师大家,为都市的人们开辟一块颐养身心的世外净土!文化是需要沉淀的,同样,人的内涵是可以通过熏陶沉淀来培养的,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沉下心来结缘传统有时是一种难得的奢侈。医家、隐士、居士、作家、书画大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秀秀,大约即是感受到了这种难得的安静气场,文化氛围?
秀秀茶艺培训中心2022年7月份培训班于7月3日开课,上课时间:每日8:00-12:00,14:00-18:00。
目前开设有:(1)雅士茶道培训班(2)雅士香道培训班(3)雅士古琴培训班(4)瘦金体书法培训班(5)围棋培训班 随约随学。
秀秀茶艺培训中心宗旨:
茶道:和敬清寂
香道:清静和寂
琴道:清和淡雅
书道:和敬勤真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内容:唐煎、宋点、明清瀹茶,长嘴铜壶茶艺等。
煎茶道,起源于唐代中期,陆羽《茶经》里有记述。其后张又新《煎茶水记》、蔡襄《茶录》、朱权《茶谱》、许次纾《茶疏》等,都有相关论述。自唐及宋直至元末明初,煎茶道在中华可谓独领风骚,传承不绝。中国点茶道酝酿于唐末五代,形成于北宋中叶。流行于两宋,衰于元,亡于明代后期。点茶道是继煎茶道之后所形成的又一茶道形式,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广泛,并远传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对高丽茶礼和日本抹茶道影响甚大。

茶人饮茶,或独饮,或两三好友共饮,瀹一壶之清香,得半日之清闲,自有闲散清寂的意趣在里面。其间虽无尊卑之分,贵贱之论,然而礼法具备。茗壶列张,炉鼎毕陈,盥手清心,然后煎水瀹茶。侯汤有老嫩之辨,投茶有上下之分,其间法度森严,礼仪具备,非精行修德之人不能胜任。
长嘴壶茶艺表演,由茶艺升华为艺术,形象生动,内涵丰富,让人们在品茗满口生津、齿颊留香的同时,赏心悦目,身心愉悦,达到真正的娱乐休闲。同时,长嘴壶茶艺表演用生动的形象、优美的肢体语言传达各种文化内涵,也和其他艺术表演形式一样“寓教于乐”,融合传统茶道、武术、舞蹈、禅学和易理于一炉,;兼且传播中华民俗文化,广结茶缘,为祖国增光添彩。
中华香道文化起源久远,至晚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楚人屈原诗歌中就有大量“香草美人”的描写。据现存史料分析,焚香起源于远古的祭祀活动。
品茶悟香更多的是品鉴一种文化,感受一种意境,通过这一过程,达到自由与心灵的回归。更是个人感悟生活、体味自然、心灵沉淀的一种修行方式。
内容:篆香、隔火熏香、立香、合香等
合香之法贵于使众香咸为一体。麝滋而散,捣之使匀。沉实而腴,碎之使和。檀坚而燥,揉之使膩。比其性等其物而高下,如医者之用药,使气味各不相掩。从《诗经》、《离骚》到魏晋咏、赋,从唐诗宋词到《西厢记》、《红楼梦》,文人们尽情地描绘了“香”的风雅,并将“合香”推上文化的殿堂。把品香上升成了纯粹的审美活动,就像赏书画、玩古玩一般,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艺术的美好境界。
古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弹拨类乐器,形成了3000多年,传说为“伏羲”、“神农”氏所造,古琴琴身以独木所成,琴面系有七根弦,故古称"七弦琴"。古琴虽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宽达四个多八度,借助面板上的十三个“琴徵”,可以弹奏出许许多多的泛音和按音。音色含蓄而深沉,古朴而典雅,表现力富有内涵,异常丰富,故古时被文人雅士列为“琴、棋、书、画”之首,近年来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作为主要独奏乐器参与演出。
内容:琴学入门:从零开始修习指法、乐理;

琴曲学习:《长相思》、《鹤冲霄》、《秋风词》、《凤求凰》、《酒狂》、《阳关三叠》、《平沙落雁》、《鸥鹭忘机》、《普庵咒》、《关山月》、《长门怨》、《忆故人》、《山水情》、《流水》、《梅花三弄》、《欸乃》、《幽兰》、《潇湘水云》、《广陵散》等。
从狭义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例如,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款识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宁高勿低等。“书”指书法,中华文明早期有甲骨文、金文(青铜器上的铭文),先秦时期主要是用刀刻在竹简上,有篆书、小楷等字体,汉以后主要用毛笔书写,有隶书、魏碑、楷书、行书、草书、宋体等各类书写形式。

课程内容:先楷、后行、后草。
瘦金正楷口诀如下:
“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似切刀,竖钩细长而内敛,连笔飞动而干脆”……..

围棋起源于中国,传为帝尧所作,春秋战国时期即有记载。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流传到欧美各国。围棋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它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
唐宋时期的围棋,不仅在于它的军事价值,而主要在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增长智慧。弈棋与弹琴、写诗、绘画被人们引为风雅之事,成为“少长咸宜”的艺术活动。
秀秀茶艺培训中心薛山长直播(抚琴)读诗会每日晨起8:30-12:00进行,欢迎热爱国学文化的文人雅士关注、参与、共修。
7月份培训班现在开始报名。欢迎诸位同学认识、了解、践行至长安雅士生活中来。
秀秀书院
2022年6月27日
薛山长:为什么要在直播间宣传中国式雅士生活
薛山长的直播间,品茗论诗,抚琴论诗,古风犹存,如沐春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