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者,二十四节气之首也。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明代《群芳谱》解释立春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史记.天官书》:“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始也”。
立春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立春》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四时之始,阳和暖生。秀秀书院薛山长一如既往迎诸雅士于直播间内,以“琴棋书画”之艺传“诗词歌赋”之道。品茗,抚琴,焚香,习字,挂画……茶是蒙顶山所出《红袖添香》,琴则嵇中散最爱之《广陵散》--所谓“琴里知闻《广陵散》,茶中故旧是蒙山”。字是瘦金书。写春联、福字、拜帖(战书),备受追捧不在话下。
画是《听琴图》。《听琴图》是传为北宋宋徽宗赵佶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工笔画,此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图绘松下抚琴赏曲的情景。画面正中一枝苍松,枝叶郁茂,凌霄花攀援而上,树旁翠竹数竿。松下抚琴人着道袍,轻拢慢捻,另二人坐于下首恭听,一侧身一仰面,神态恭谨。画上仅用松竹石表示庭院环境,悠扬的琴韵似在松竹间流动,构图凝练平衡。人物神态刻画细致传神,较好地体现出其心理状态。
宋徽宗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型皇帝。他在诗词书画各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尤其是绘画方面,无论山水、花鸟、人物,都能“寓物赋形,随意以得,笔驱造化,发于毫端,万物各得全其生理。”《画继》评其“天纵将圣,艺极于神”。
宋徽宗有一个学生名曰王希孟。这位18岁的天才王希孟所作的《千里江山图》,今年因为春晚《只此青绿》的舞蹈火出了圈儿。
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时,才将近18岁。他在如此光彩灿烂的年纪里,在艺术巨匠宋徽宗的亲自传授下,不到半年,便以无与伦比的雄心和魄力,绘成了这幅青绿山水巨作。
如果说,《只此青绿》演活了《千里江山图》,反过来更可以说,《千里江山图》成就了《只此青绿》。
归根结底,《只此青绿》是对以《千里江山图》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深耕和弘扬,更是中华文化自信的体现。
文化复兴,文化弘扬,还体现在比如诗词吟诵、赏析、寻幽访隐等等一些方面。
薛山长于这些地方儿,从来不让人。终南山访隐寻幽,今岁已去了无数次了。近日山中多雪,所以薛山长他们弹琴,品茗,弈棋,赏画之外,又多了看雪之乐。
近日因吃蒙顶山茶,是故读诗也多读蒙顶山茶诗。
如白居易《琴茶》一首: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又如黎阳王《蒙山白云岩茶》:
闻道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
冰绡剪碎先春叶,石髓香粘绝品花。
蟹眼不须煎活水,酪奴何敢问新芽。
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
若抛开茶之一道,论应景应时之作,则读诗赏诗仍需归至立春主题去了: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唐)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应终南山人孙壮士之邀,长安雅士薛佩生和孙壮士在燕子崖品茗,抚琴,踏雪,寻梅。#琴棋书画#茶道#诗词歌赋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唐)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立春》(唐)刘长卿
谁家二月煮新丝,一江黄鲫应不识。
明日倘或桃李晓,莫问老梅知不知。
长安雅士薛佩生带家人在终南山赏雪,习武,抚琴,并邀约终南隐者袁画师一起雪中对弈,品茗
立春偶成(宋)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长安雅士薛佩生和史公子在终南山易简山房抚琴,宝妹妹和母亲来接父亲下山,回城里过新年。
汉宫春·立春日(宋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立春诗会后续无限精彩,待诸位雅士前来探索。欢迎移步秀秀书院直播间,品茗,听琴,赏画,读诗……
#雅士生活 只此青绿,中国古风穿越千年进入人们的视野!融入现代化元素的舞蹈,演绎着青蓝的山水之色,青山,丛林,河流!舞蹈动作优美,精准,有力,又有灵动之美!简洁富有韵味!最后部分,人与自然完美合一,美轮美奂!
携琴访友,约人下棋,诗词唱和,还原终南山隐士的真实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