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岁辛丑月癸酉日。(即公元2022年1月20日。)大寒。
大寒乃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解释曰:“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大寒一到年味浓。今岁长安城内情形异于往年,“食糯”、“纵饮”、“做牙”、“扫尘”、“糊窗”、“腊味”、“赶婚”、“趁墟”、“洗浴”、“贴年红”等风俗未必样样可为,然则逢年迎年之喜,必定丝毫不亚于旧时。
秀秀书院长安雅士薛山长,则仍是专心于吟诗唱赋,品茶抚琴,焚香对弈诸事,不过新增一项“功课”--“写春联”是也。
辛丑年大寒诗会,长安雅士薛佩生在直播间为大家抚琴《广陵散》,送瘦金体对联。
写春联,一则应春节之景,写就了,或自贴,或赠人,红红火火的年味跃然眼中,岂不甚妙?二则于薛山长而言,亦是素日瘦金体书法勤修之“小结”。日日苦修,硕果初现,也自喜人。
然而又不仅如此,写那瘦金书法之前,眼前所见者,是宋徽宗所绘《听琴图》,细劲严谨,典雅富丽;耳中所萦者,是方才所奏琴曲《广陵散》,“纷披灿烂,戈矛纵横”;心中所念者,是围棋名局《当湖十局》,出神入化,景象万千…….如此中华传统文化的至高审美氤氲之下,
长安雅士薛山长所书瘦金体书法春联,实在价值难以估量了不是?
话说回来,既是大寒诗会,倘或薛山长一人吟咏写画,岂不冷清?且看古人今日有哪些应景之作,摇摇漾漾,定可与薛山长雅好相映成趣:
《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宋·苏轼
春雨如暗尘,春风吹倒人。东坡数间屋,巢子与谁邻。
空床敛败絮,破灶郁生薪。相对不言寒,哀哉知我贫。
我有一瓢酒,独饮良不仁。未能赪我颊,聊复濡子唇。
故人千钟禄,驭吏醉吐茵。那知我与子,坐作寒蛩呻。
努力莫怨天,我尔皆天民。行看花柳动,共享无边春。
《大寒》宋·陆游
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
吾车适已悬,吾驭久罢叱。拂麈取一编,相对辄终日。
亡羊戒多岐,学道当致一。信能宗阙里,百氏端可黜。
为山傥勿休,会见高崒嵂。颓龄虽已迫,孺子有美质。
《大寒出江陵西门》宋·陆游
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
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
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
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
《大寒吟》宋·邵雍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
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
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和仲蒙夜坐》宋·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元沙院》宋·曾巩
升山南下一峰高,上尽层轩未厌劳。
际海烟云常惨淡,大寒松竹更萧骚。
经台日永销香篆,谈席风生落麈毛。
我亦有心从自得,琉璃瓶水照秋毫。
《岁寒知松柏》宋·黄庭坚
松柏天生独,青青贯四时。心藏後凋节,岁有大寒知。
惨淡冰霜晚,轮囷涧壑姿。或容蝼蚁穴,未见斧斤迟。
摇落千秋静,婆娑万籁悲。郑公扶贞观,已不见封彝。
《题浮光丘家山寺》宋·王之道
古寺钟鸣漏向残,马嘶人起束征鞍。
曈曚半弄阴晴日,栗烈初迎小大寒。
溪水断流寒冻合,野田飞烧晓霜乾。
嗟予老踏浮光路,陟岵怀亲眼欲酸。
终南山文人骚客游玩隐居地:太兴山、王顺山、嘉午台、翠华山、南五台、青华山、万华山、观音山、太白山、圭峰山、首阳山、大青山、静峪脑、楼观台阁下去过几个?
《冬行买酒炭自随》宋·曾丰
大寒已过腊来时,万物那逃出入机。
木叶随风无顾藉,溪流落石有依归。
炎官后殿排霜气,玉友前驱挫雪威。
寄与来鸿不须怨,离乡作客未为非。
……….
大寒时节,欢迎诸雅士齐至秀秀(茶艺培训中心)书院直播间,随薛山长一起“吟诗唱赋,品茶抚琴,焚香习字,静坐围棋”,也收“安心养性,怡神敛气”之功,自能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茶人秀秀:穿汉服一定要学会妆造
茶人秀秀:茶艺秀天下,文化传新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