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人丽丽:“感恩遇见:于书院遇见琴、棋、书、画、茶、香、诗,浸染其中,感知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书院老师皆是博学多才,出口成章的,时常令我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自己的差距。尤其秀秀老师和薛山长琴瑟和鸣,修身、齐家两不误,更是让我深深羡慕,“只羡鸳鸯不羡仙”,此生得有此种状态,足矣。茶修即是借物修身。愿秀秀书院能更好地传承和引领雅士茶道。我们也会借茶修己,希望再次相见时,我们都会更优雅更从容。”

秀秀书院茶艺讲师花花茶艺表演,古琴曲《半山听雨》伴奏。
学人花花:“ 感恩秀秀书院,感恩书院各位老师:让我发现雅士生活之乐趣所在。
让我学习茶道之雅趣,提升人文素养,提高生活品味--承担此重任者,非秀秀书院莫属,感恩相遇。”
学人艳艳:“感恩秀秀书院:感谢各位老师陪伴我们成长,短短的十天时间,用传统文化滋养了我们。在这里,我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感受着茶文化的魅力,在茶修生活的道路上一路前行。愿书院越来越好,我们亦越来越好。”
三位学人,不约而同用了“感恩”二字。其实这场相遇,应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方皆是相见恨晚的。教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学者虚怀若谷用心体悟,所以于学人而言,特别地有事半功倍,进步神速之功。茶诗,茶会,茶席,分茶,瀹茶,绿茶、花茶茶艺,茶元素.....整个的茶文化,于茶人而言,是“一入茶中深似海”,值得一生去追求并为之奉献的。茶学无止境。书院对于诸学人,但凡能有些许开启之功,也是好的。愿大家都越来越好。
通音律,善诗词,会喝茶,是茶人的素养,网红木月姑娘邀请诸位一
长安雅士薛佩生和学子们在终南山易安居,吟诗唱赋,品茗抚琴,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