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招熟懂劲神明”谈起,此六字真言,本是太极拳修习概念。
长安雅士生活:秀秀书院薛山长与长安作协张主席山中太极
“招熟”,即是在掌握基本要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招法”,具备一定的技艺能力,此为第一重境界。
“招熟”后,重在个人悟性,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是谓“懂劲”。“懂劲”之时,亦是明白阴阳相克之理、刚柔变化之妙,真正了解“太极”之时。
“神明”,表现为自然而然、随机应变。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立不现架,打不露形,浑身无处不太极。此境界谓之“登峰造极”。
“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及神明”,是习练太极拳技击的三重境界,也称为“招功、劲功、气功”三个阶段,习拳者应“循序渐进、自然而然”。

长安雅士生活:秀秀书院薛山长山中竹下,太极之功,愈发见出
习琴棋书画亦如是。
拿习琴来讲,诸雅士修习之目的,皆在需将曲子练熟,然后懂劲,合乎己身己心,神明即是发乎其神之过程,是道法自然。
为什么要讲童子功,因为小朋友招熟懂劲之后,他的神明是自带之神,跟他的元神结合,修习之初也许不求甚解,一旦练熟,马上变成一种生活的本能,身体的本能,简直无往不利。相比之下,成年人修习几十万遍,几千万遍,能否达到这样一种阶及神明,天人合一之境界,还很难说。
再进一步,修习琴棋书画,最终想要达到的,其实是一种“随心所欲”:不经意间低吟浅唱的曲子,就是《广陵散》,就是《幽兰》、《韦编三绝》……..此等不显而显之儒雅,其实才真正尽显富贵,尽显书香之气,所以对于琴棋书画的修习,必是愈早愈好。修习之法,又将安出?
技艺层面,人人皆可习得,不过在时间先后分别耳;而技艺习得之后,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两者之间如何取舍,无疑取决于“心”之一字。所以“修心”是更关键的部分。如何“育人”,如何使诸学子“修心养性”,“性命双修”成为师者“传道受业解惑”的重点内容。
童子功显然是最容易的,他们没有被社会外界所侵扰,至少于“闭关”20年苦修时候,心态是极其稳定的。当然这种稳定的前提是社会风气稳定。社会风气如何稳定?以周朝末年为例,其时诸侯蜂起,礼崩乐坏,后来动荡平息的原因,就在孔子、周公制定的礼仪教化之风。周礼既定,众皆遵循,由是人心方定。
童子功的养成,也就在这“心定”之间。自小儿接触了圣贤之教后,一路走来诚意正心,做事做人一定趋于“完美”之状,趋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长安雅士生活:秀秀书院薛山长与宝妹公主,瘦金一书从此知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年后践行自然也为时不晚,不过略慢些儿。书院推行雅士生活的目的,即是希望营造一种雅士生活氛围,于此等“闭门即是深山,读书即是修行”的氛围里,童子也好,成人也好,都能够真的安静下来,回归自我,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来,熟谙“仁义礼智信”。此种童子功容易养成浩然正气,浩然正气正是社会大道之行的基础。所以社会需要书院教育,即是需要大家真正练出浩然正气,而童子功是练浩然正气的最佳方法。书院教育当中,整个的四书五经,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的课程体系,一环套一环,一个阶段跟着一个阶段,随着老师的传授按部就班往上走即可。何况如今又是一个崇尚文化的时代,国家也极为提倡优雅的生活。优雅的生活怎么讲,大约即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结合。相对而言,物质生活此时已极大地丰富,而精神生活是相对贫乏的。为追求相应的精神生活,投入佛家门下者有之,投入道家门下者有之,真正投入儒家书院的反而不是很多,为什么呢?诸位对于书院的概念想来还不甚清晰。

长安雅士生活:秀秀书院薛山长一家山中对弈,薄暮春草,俱为观棋
拿秀秀书院来讲,十四年风雨兼程踽踽而行,所推行的雅士生活“品茗抚琴,吟诗唱赋,焚香习字”,无一不“规范”诸雅士的言谈举止,坐立行卧。君子之风,因此大行。这也即是我们所强调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的童子功,对于每个人思想的洗涤和浸染是在潜移默化之中的。寒窗苦读,即可达到。然则成年人又如何去练“童子功”呢?但凡能于修习之间练出那种浩然正气,赤子之心,即可比肩所谓的“童子功”了。道家讲“复归于婴儿”,其意仿佛,亦指成年人应当常常内省,学习婴儿天真烂漫,秉性无邪,含朴守素,内外合一之心性。
长安雅士生活:秀秀书院雅女:阳阳于终南山中
长安雅士生活:秀秀书院薛山长终南山中鼓琴,同座皆雅士
长安雅士生活:秀秀书院薛山长与书协副主席麻天阔,主持人伊兰等于关中书院
长安雅士生活:秀秀书院薛山长与作协张主席等于终南山凤凰书院
长安雅士生活:书院日常:秀秀书院薛山长等对弈,品茗,写书,换弦.....
关中书院,长安雅士薛佩生和伊兰先生论关学“四为句”。
长安雅士创作瘦金体书法“蒙顶甘露”。扬子江心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