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秀茶书院形象图
书院首页 机构介绍 书院视频 茶会雅集 培训动态 茶道文化 师资力量 学员风采 招贤纳士 书院直播 书院博客 联系我们
茶道文化
古典舞培训
培训动态
茶会雅集
图片新闻
秀秀国学
开班日期
琴道文化
茶馆经营
书法文化
长安雅士邀您来共弹古琴曲《广陵散》
作者:不详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20/12/11 10:19:33 阅读:4427次 双击自动滚屏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夜雪》

冬时苦寒雪重,弹奏《广陵散》岂非正当其时?长安雅士薛山长,浸淫此曲十又二年,于其中慷慨悲凉之气,杀伐决断之情自有十分领略处。

然而于是曲精妙处愈是知之甚深,却不免愈发有“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之叹。

所以有邀人共弹之请。此请固诚,能“共”者却在何方?

遥想此曲当年,自幽灵与嵇康之约:“此曲不得教人。”又“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至嵇中散临终“《广陵散》于今绝矣”之叹,可知此曲之“身份贵重”,常人勿论修之习之,连得缘一闻,恐已是难料之福。

原因大约除了它的来历奇甚,“不可轻传”之外,更因此曲“声调绝伦”,“调用黄钟慢二,仍借林钟宫音,调亦神奇,意亦深远,音取宏厚,指取古劲。弹宜和缓,拨刺尤宜平静,抑扬顿挫,起伏虚灵,细心静作,自有神奇之韵,非泛曲与其比例也。至於用调,实法古而非立异也……..

所以历来琴中高手,皆对此曲“趋之若鹜”。

连未必弹琴的人,因慕魏晋高格,亦对此曲大起知音之情:

前蜀·韦庄《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广陵》故事无人知,古人不说今人疑。”

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

宋·文天祥《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之四:“万里风沙知己尽,谁人会得《广陵》音?”

金一《文学上之美术观》:“虞渊未薄乎日暮,《广陵》不绝于人间。”……..

时至今日亦是一般。琴人之谊,以曲相交。数曲罢了,各有千秋,“一句《广陵散》弹了罢?”之问,大约气氛立时会为之一变。已弹者欣然会意,微笑不语;未弹者意有不足,暗下决心……

书院自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之地。薛山长也自是熟谙《广陵散》之人。那日因诸雅士云集,薛山长端坐中厅,雅奏《广陵散》,铿锵顿挫,情感激越,真有技惊四座之致。诸雅士分坐四围,欣赏薛山长一人“独领风骚”。是时曾拍一图云“听琴图”,甚而比昔年宋徽宗听琴图人数更胜,热情更高。一笑。


书院所交游诸雅士中,文人居多。然独耽于文,于聂政剌韩王事也许深知:“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期不成,王杀之,时政未生。及壮,问其母曰,“父何在?”母告之。政欲杀韩王乃学涂入王宫,拨剑剌王,不得。逾城而出,去入太山,遇仙人,学鼓琴。漆身为厉,吞炭变其音。七年而琴成,欲入韩,道逢其妻,从置栉,对妻而笑,妻对之泣下。政曰“夫人何故泣?”妻曰,“聂政出游,七年不归,吾尝梦想思见之。君对妾笑,齿似政齿,故悲而泣。”政曰,“天下人齿,尽政若耳。胡为泣乎?”即别去,复入山中,仰天而叹曰,“嗟乎!变容易声,欲为父报仇,而为妻所知。父仇当何时复报?”援石撃落其齿。留山中三年习操,持入韩国,人莫知政。政鼓琴阙下,观者成行,马牛止听。以闻韩王,王召政而见之,使之弹琴,政即援琴而歌之。内刀在琴中,政於是左手持衣,右手出刀,以剌韩王,杀之。曰,“乌有使者生不见其父,可得使乎?”政杀国君,知当及母,即自犂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乃枭磔政形体,市系金其侧,“有知此人者,赐金千斤。”遂有一妇人往而哭曰,“嗟乎!为父报仇邪?”顾谓市人曰,“此所谓聂政也。为父报仇,知当及母,乃自犂剥面。何爱一女之身,而不扬吾子之名哉?”乃抱政尸而哭。冤结陷塞,遂绝行脉而死。”

然未必便知《聂政刺韩傀曲》与《广陵散》实为异名同曲。况未曾亲弹,又何尝知其中“妙在不疾不离,就入乱后,一收痛快…….轻描淡写,趣味无穷深远……操弦不谙斯曲,如入山阴道上,而不视其美也”之妙趣呢?

另有琴士。夫琴士者,专注于操琴者也。指下是可“平淡深远,缓缓弹去,细细审之”的,然文气不足,于全曲四十五个乐段,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部中聂政命运之同情,壮烈事迹之歌颂与赞扬;自怨恨至愤慨的感情之发展,不畏强暴、宁死不屈之复仇意志……..所能体会者必然不足,与嵇中散的千古知音之情,更也无从谈起了。

由是薛山长所希冀者,即在能共弹《广陵散》之人,既富文思,深谙文史,又能虚心践行,落指求师,从而至“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所不通之境,方为“良人”。

“良人”既得,传授可矣。书院薛山长所传与诸雅士者,是管平湖先生打谱的全本,极向《神奇秘谱》靠近的:

慢角调,开指;

小序:止息;

大序:井里第一,申诚第二,顺物第三,因时第四,干时第五;

正声:取韩第一,呼幽第二,亡身第三,作气第四,含志第五,沉思第六,返魂第七,徇物(一名移灯就座)第八,冲冠第九,长虹第十,寒风第十一,发怒第十二,烈妇第十三,收义第十四,扬名第十五,含光第十六,沉名第十七,投剑第十八;

乱声:峻迹第一,守质第二,归政第三,誓毕第四,终思第五,同志第六,用事第七,辞乡第八,气冲第九,微行第十;

后序:会止息意第一,意绝第二,悲志第三,叹息第四,长吁第五,伤感第六,恨愤第七,计亡第八。


薛山长,古龙门市人,字易简,号长安雅士。陕西儒家文化的践行者和推广者。终南派琴人。琴技精湛之外,瘦金体书法艺术亦有颇深造诣。在其数年的茶道、香道、古琴、书法等美学体系的修习过程中,加之不断的研习国学经典与生活亲历,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特殊感悟,主張“慎终如始”的行事作风,并将此作为教学践行的必要条件。古琴教学经验丰富,更以其幽默风趣的个人魅力赢得衷心爱戴无数。2014年山中访贤习琴品茗时曾受邀参与中央电视台《园林》节目拍摄。

贯承格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弘道集贤,重振三秦关学之重量,传承我华夏优秀之文明。

擅长曲目:《广陵散》、《流水》、《潇湘水云》《梅花三弄》等

话说回来,薛山长平易近人是一方面,然则授课时的严谨甚而不近人情亦极是闻名的。比如节奏,比如音准,比如气息,皆是薛山长课时最为强调者。其实重视基础,可不正是会教之法?后面凡弹大曲比如《广陵散》时,极其讲究干劲刚劲利索之下指,若平日积累不足,指力虚浮,焉能举重若轻,一学即成?

不过话说回来,若果能按薛山长传授之法,正己心,诚己意,重基础,细领悟,慎下指,勤修习,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广陵散》之习之通,亦自然不在话下不是?

儒家于人,示之于正心诚意之学;于琴,则是用“以燮阴阳”;

“燮阴阳”之目的者,“和”也。

朱慧鹏《听琴经》:“凡琴或应指入弦而曲,或吟咏随之而歌,无不寄情抒怀,明志托思。故而日月经久,动荡湮郁,消融积闷,调息导气,养静平心,理性至真矣。”

嵇康《琴赋》:“物有盛衰,而此(古琴)无变;滋味有猒,而此不勌,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是故复之而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

所言者,皆是古琴“清”、“和”、“淡”、“雅”中之“和”。

天人之合,琴人之合,甚而天、地、人三才之“和”。


而且古琴文化不但与中国文人,于佛道各家联系皆十分紧密。琴于含蓄中流露出的平和超脱的气质,恰与中国文人所追求的精神境界相契合。古琴曲《广陵散》此是这种文化的代表。

北宋陈旸编著的《乐书》曾将《广陵散》此曲与《诗经》相比拟,称其为“曲之师长”。

全曲贯注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纷披灿烂,戈矛纵横”。


今人弹之,纵不能使“思绪滑动于指尖,情感流淌于五玄,天籁回荡于苍天,仙乐袅袅如行云流水,琴声铮铮有铁戈之声,惊天地,泣鬼神,听者无不动容”…..然而,那曲中超逸无伦的精神象征,对自由和尊严的无限向往,若能引发我们对于音乐,对于这个世界无限美的多重向往,并借此“善养吾浩然之气”,也便足矣。


写瘦金体,弹《广陵散》,长安雅士生活十二年

弹《广陵散》,打高尔夫,过长安雅士生活


26.5K
 上一篇: 长安雅士浅论围棋修炼次第
 下一篇: 长安雅士:十四年瘦金体《千字文》,《广陵散》,煎茶道,隔火熏香研习
相关内容:
  ·长安雅士:一百首传统古琴曲 
  ·长安雅士:古琴为何位列琴棋书画之首? 
  ·​秀秀书院古琴曲《广陵散》教学开课了 
  ·长安雅士浅论琴棋书画的童子功 
  ·​长安雅士浅论薛易简《琴决》 
  ·长安雅士:从古琴培训开始,开启读书人的修身之道 
秀秀茶书院LOGO 秀秀茶书院地址 版权所有:西安秀秀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秀秀茶艺培训中心)
移動電話:15902922232 抖音号:秀秀茶道(27万粉丝)快手号:秀秀道(16万粉丝)每天直播教学
市区地址:西安市雁塔区電子一路紫薇大廈紫风阁三楼
终南山居地址:终南山紫阁峪易简山房
备案号:陕ICP备17001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