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介绍 | 茶会雅集 | 古琴  | 茶道  | 国学  | 书法绘画 | 舞蹈太极 | 业界动态 | 名人名师 | 茶人风采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 本站声明
茶道文化
舞蹈太极
业界动态
茶会雅集
图片新闻
国学
开班日期
古琴
茶馆经营
书法绘画
长安雅士浅谈男子束发
作者:秀秀书院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20/11/14 10:57:18 阅读:2561次

束发是古代年岁的别称。《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到了十五岁,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

古人束发,自商周起。清朝以前汉族男孩自15岁时束发成童后,20岁时行冠礼,成年;至明代中期,成年男子结辫现象渐渐消失,农人是将头发在脑后挽成三股或两股发髻,读书人、秀才、官家贵族等一般皆在头顶结发髻,并于头上缠绕网巾来固定头发。故云,明朝男子束发间或代表身份之高低。

中国乃传统农业大国,男子束发,带上头巾,劳作时则无遮眼累赘之患,头发又颇能调节头部气温,烈日下避免灼热之伤,冬时也自见保暖之功。

又因汉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衣冠服饰。《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是故汉人成年之后便不可剃发,男女皆将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

束发之风,因此而行。

男子束发,一般用簪。材质有金、银、铜、铁、玉、石头,甚至荆枝、骨头、象牙……..总体而言,男子之簪,较女子更为简洁利落。

古代男子发簪长度大约在15-20cm,冠、冕、弁皆是搭配簪一起使用的。


束发过程:

 一般是将头发拢束于头上结成髻。先束发,梳好头发,以发圈缠住发根。然后结发,即结成发髻。再插簪以稳发髻。后再戴冠或巾帻。

1647年清军攻占广州时发剃发易服令:“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

人于此,又是如何认识的呢?

福州遗民所撰《思文大纪》写道:“时剃头令下,闾左无一免者。金钱鼠尾,几成遍地腥膻。”

顾炎武《断发》诗:“一旦持剪刀,剪我半头秃,华人髡为夷,苟活不如死!”。

复古之心,如见如闻。

近年来国学昌盛,儒学大行,穿汉服之举成为一种时尚,与之相应的,束发亦必不可少之环节。此等“复古”热情,比昔日遗民,又另是一样不提。

言者容易,男子束发,实践起来也未必没有难处。虽说数千年来束发成风,到了如今这熙熙攘攘,一切以“快”为准的时候儿,束发不是太麻烦,太费工夫了么?

未必。浪费时间慢慢去做自己心中所乐为之事,也别具另一种“浪漫”气质罢?

所以束发之前提,其实仍在“修心”二字。

书院修心,提倡“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十二年来坚持不辍修习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是“知”、“言”之后的切实之“行”。有了这个行。我们所有的“修”才是真的。


“束发读诗书,修德兼修身”。古今文人,概莫能外。看一些玄幻的电视片子,未来人也还是束发为主。大约束发之举,本身便是以柔克刚的一个调和过程。想象一下,若人人顶上无发,自然谈不到中国文化里一直强调的阴阳(黑白)平衡之境,视觉效果不也嫌太过单调么?

若无三千烦恼丝,何处看“发长七尺,光可鉴人”去?中国文化里,不是也少了许多“柔和”之美么?

 

道服,僧服,儒服,汉服一直都在我们身边

长安雅士浅论古琴“清和淡雅”和茶道“和敬清寂”


     上一篇: 长安雅士浅论古代文人雅士的养生秘籍
     下一篇: 诗词培训:忆江南

相关内容:
  ·长安雅士浅谈男子束发 
  ·问道16期——问道·《茶之书》出版信息 
  ·《问道·茶之书》 简介 
  ·寻访终南隐士 
  ·《普洱》9月份刊发布 
  ·《海峡茶道》9月刊发布“中国茶,中国梦” 
  大隱于市:陝西省西安市電子城紫薇園
终南修仙:陝西省西安市長安終南山紫閣峪
 
本站嚴正聲明:

(1)本站爲公益性個人網站,不盈利,無商業性行爲,純屬個人愛好。
(2)本站建設的目的主要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民族道德素養,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
(3)本站內容分爲原創、轉載、改編整理等幾部分。本站所有內容不做爲實質性的技術性料,不包含任何參考性,本站並不爲此承擔任何責任。
(4)本站無意侵犯他人文章版權或著作權、肖像權等。若不慎轉載了他人、機構、公司的文章或照片(圖片)等內容,本站將按照原作者或版權方意願進行署名或刪除。
(5)本站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職業(惡意)索賠,並保留相關法律權力對惡意行爲進行反擊。
(6)給您帶來的煩憂本站深表歉意。
版权所有:中華茶道文化藝術網 中華古琴文化藝術網
備案號:暫未備案 (IP:129.227.250.129 來自: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