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规定,茶艺师职业共分为:
(1)五级(初级);
(2)四级(中级);
(3)三级(高级)
(4)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5)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技师和高级技师相对于茶艺师来讲,除对于茶叶的冲泡、审评、茶席设计等等有初步的把握之外,更要求有高超的组织、策划、编审、布置,甚而音乐、服饰、园林等各项综合能力。一言以蔽之,茶艺技师和高级技师需要更高的美学修养。
中国茶艺美学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受到儒、释、道三教美学理念的影响。这三大美学理念相互融汇,形成了中国茶艺美学的基本理念。书院入门处有一幅对联曰:“融三教以成茶道,集高明而得中庸”,即谓此种。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对于孔夫子创立的此等审美理论,朱夫子曾释之曰:“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即儒家认为审美必须符合他们推崇的道德。由是,茶人之爱松、竹、梅、山水、田园……追求真善美的艺术风格,皆可归至这一美学范畴。
尘心不染,安住当下
茶艺美学强调茶人摒弃成见,包容万物。使心一尘不染,一妄不存,一相不着,在茶事活动中用虚静空灵之心去观照自身,去感受自然真切之美。“安住当下”意为指茶人应全身心专注于一盏茶汤之中,以“一期一会,永难再来”之心对待每一位与会者,对待席间的每一样茶器、插花,甚至那一天晴好的风光…….
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中国茶艺美学中,“道法自然”表现为追求自然美。自然的本性是天高地厚、月朗星稀、水流花落……,是自然、朴素、无为。
茶事活动中,“道法自然”具体表现为力求朴素简约,返璞归真,纯任心性,毫不矫揉造作。如此,则主客双方一并有美的体验,从而获得心灵的安宁。
中国文化历来以“中庸”为美,即演示茶事时要把握好力度、速度、幅度。动作力度要刚柔并济;速度则要快慢适中,幅度则需舒展自如,将“三度”融会贯通,达至一种中庸之境,方才可称之为美。
书院茶道课程,除教习茶道礼仪,茶叶分类及冲泡方法,茶叶品鉴之外,还有茶经研习,茶元素,分茶法,茶席设计,茶人内圣气质的修习,茶室空间布局,茶园林布置,茶修生活……..
刘贞亮《饮茶十德》中云:“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如此可行道可雅志之“茶”,自然是包含在书院修习课程的点滴之中了。
茶道礼仪:
和、敬、清、寂可谓茶道研习的核心,通过茶道礼仪丰富茶人的内心世界,进入内修状态。
茶经研习:陆羽《茶经》是唐及唐前茶文化百科全书,寥寥七千字,堪称茶行业“圣经”。
茶元素修习:科学饮茶,须得在了解茶的微量元素之后进行。
分茶法:以“止语”之法体悟茶人合一的意境,修习茶礼,陶冶性情,提高人的感知力及道德观念。
茶人内圣气质的修习:《礼记》有云:“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如此气质,非苦修何能至?
茶园林布置:花、鸟、盆景、桥…..尽皆传递的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万物归心,天人合一。
茶修生活:茶修,可落实于日常生活,亦可通达于精神家园,可修正自我,亦可利于他人。
………追溯茶道饮法源流,体验以物寄情,古拙清逸的品味风格,从而感受茶道之美,并可成为茶艺技师,进一步体悟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君子之道,何乐而不为呢?
秀秀书院欢迎你。
附:名师简介:
秀秀老师:
事茶三代
终南草堂传统文化导师
一位极具审美张力的茶道艺术家
陕西省茶叶协会副秘书长
一位以国学经典、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为伴的茶道导师
秀秀书院茶道、香道、花道老师
丝绸之路青少年传统文化国际艺术交流大赛评委
秀秀老师:茶艺师如何布置自己的茶室
秀秀老师:从俗世茶道进阶到雅士茶道,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