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哲学家论起读书来,果然也字字中的,并无一句虚言的。
“读诗使人灵秀”,单看此一句,已觉口角噙香,不自觉地眉眼生春,心生欢喜了不是?
灵秀何解?“清秀、美好、灵活、美丽……”怎么美怎么理解就对了。红楼梦中初次介绍年方五岁的林妹妹,也是“聪明清秀”四字便足。脂砚斋点评曰:“看他写黛玉,只用此四字。可笑近来小说中,满纸天下无二、古今无双等等”。
“绛洞花王”贾宝玉,也是“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明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总论其人,他虽“生于公侯富贵之家,是为情痴情种,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在万万人之下”,然则因了“论题联和题诗这种聪明,你们皆不及他”,竟为严父所赏,已是一奇,复得了众姐妹之另眼相待,则更算意外之想了:
“娣探谨奉
二兄文几:
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蒙亲劳抚嘱,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瘝痌惠爱之深哉!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夺之场,犹置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此谨奉。
探春自然像她自己说的,“我不算俗,偶然起个念头,写了几个帖儿试一试,谁知一招皆到。”大观园诗社之起,由“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之三姑娘邀约发起,也正韵人韵事,最是契合。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却“天生成孤僻人皆罕”的妙玉亦与宝玉相友善,宝玉的理解是“因她取我是个些微有些儿知识的….”什么知识?自然是诗词堆积出来的善美之气,兼之“生来有些痴处”的“和女儿好”之秉性,不然焉得入我妙卿之法眼?
和“素日认他是个知己”的黛玉之交自然不必提,“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这一首《题帕三绝之一》之源起,可不正是宝玉病中念着黛玉遣晴雯送帕子来而引发的?
论起来黛玉确然是最具诗人气质的。《秋窗风雨夕》、《葬花吟》、《桃花行》篇篇绝唱不算,“潇湘子魁夺菊花诗”一段中更是风姿独立,卓然不群。
不得不提的还有“诗疯子”史湘云,“诗呆子”香菱。史湘云了不得,历来被认为是同“双峰并峙”的薛林二人“三足鼎立”的;至于香菱其人,“学诗”一段亦堪称经典。
香菱既苦志吟诗,“师傅”林黛玉怎生教她的呢?“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中间两幅对子……”当老师的如此轻描淡写,可不正是会教之法,若讲得难了,岂不叫人望而却步?再看她推荐的学诗教材,亦不脱李青莲、王摩诘、杜工部诸人之集,黛玉真无愧慧眼独具之评了!
香菱后来果然不负众望,深解诗味,竟亦能做。且看她的咏月诗一首: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蛾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既可知宝玉感慨得甚是:“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如今世上,帅哥靓妹故多,可惜“人杰”者少,“俗”客竟多。怎生也得学诗学词,“再不虚赋情性”的,此是一层,纵有向学之心,却哪里找林姑娘去拜师去?
秀秀书院薛山长如今,正为诗词培训一事孜孜以求,日日读诗,写诗,直播间里解诗诵诗,且忙且乐。比林姑娘又更“厉害”了一层,所编《古诗五百首》里,不仅王维,李白,杜甫,杰出能诗者简直俯拾皆是。
帅哥靓妹们,天天儿跟着薛山长读一首,五百首学完,还愁不是“诗仙”了?
清代学者梁章钜说:“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
反而言之,有了诗书的底子,自然不难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之气质。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之境纵难达到,读他的诗,向往得久了,自然离他的境界相去不远;“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多少人羡慕之余,阅其文字,敢不有超脱之意……
读诗,读诗。40万人齐读诗。(直播间)
帅哥靓妹,若欲得“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绝世风致,“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花柳之姿,无他,只好诗词培训一番了。
如是,则才子佳人之成,指日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