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秀茶书院形象图
书院首页 机构介绍 书院视频 茶会雅集 培训动态 茶道文化 师资力量 学员风采 招贤纳士 书院直播 书院博客 联系我们
茶道文化
古典舞培训
培训动态
茶会雅集
图片新闻
秀秀国学
开班日期
琴道文化
茶馆经营
书法文化
己亥【中国雅士生活录:听琴茶语、山房耕读】
作者:不详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9/5/20 19:40:19 阅读:3836次 双击自动滚屏

戊辰月戊戌日(即公元2019年5月1日),秀秀书院。

长安日暮帝王远,秦岭夏至已未寒。

最喜终南山居里,执伞归去报平安。

今日初来书院,但闻茶香袅袅,琴音细细,甚感绝妙,此可谓雅士之风高远矣!细品书院,陈列有序、花草鸟鸣、琴书错落其间,居闹市而不染其性,世人常道世外有桃源,常然不知桃源亦可于市。桃源因何者处于大市也,乃雅士心有桃源,故处处皆可为桃源耳,正所谓:心中有禅,处处灵山。

忽然有位正当妙龄的菲菲姑娘因暇前来习琴。她是极活泼的性子,因见说我亦能写几首“歪诗”,遂兴致颇起向我谈及她的母亲,其实亦是长安城内一诗人,素来喜欢传统文化和雅士文化。她因受家学影响,故有来书院学琴之雅。自古长安多诗客,众所周知。长安孕育了中国古代最鼎盛时期的诗歌,长安城内几乎聚集了当时所有的文人墨客。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也是中国隐士文化的发源地。至今隐居终南山的修行者仍举不胜数,“名山修道、终南为冠”。早在商朝,终南山就已有隐士在此作为修行道场,此千年不绝的隐士文化,也成为了终南山享誉世界的名片之一。

人道山间多异色,登临谁望终南山。

空筑高台承露盘,杳邈清静远尘寰。

多情最是长安月,夜深还照秦汉城。

只有千秋功业事,依然成就帝王州。

今日正逢五一。劳动者同可一乐的日子。书院先生同秀秀老师,另偕雅士数人同去了终南山,游山、耕作、品茗、抚琴、读书,不亦乐乎。

文人耕作,非本色当行,看起来架势终究不像。晋代陶渊明就是典型的可称诗人农耕的典型,他“既耕亦己种,时还读我书”,虽然难免“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然而他从耕读这种物我合一的生活方式中,所达到的一种“参天地、赞化育,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的境界,却成为后世争相推崇向往的理想状态。

陶渊明而后,更多的文人雅士将耕读文化视为修身养德的生活方式。这种兼具劳作和读书的生活,让古代文人可以从文字中脱离出来,在生活实践中验证圣贤教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正是这个意思,所以耕读文化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之一。

《颜氏家训》提出“要当穑而食,桑麻而衣”。张履祥在《训子语》里也说“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仪遂亡”。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对中国古代的哲学影响深远,古代的文人常常从农耕实践中提炼哲学思想,这也是天地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来源。《吕氏春秋·审时》有道:“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淮南子》曰:“上因天时,下尽地才,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五谷蕃殖”。故耕读乃是中国文人任情返道的一种洒脱表现,这种生活态度在中国雅士中也得到了完美诠释。耕读文化也影响了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田园诗就是耕读文化的产物。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先生和秀秀老师正在山上,此时应该也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状态吧。归隐山林的虚静自得,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如此心平气和、心无旁骛地与大自然相承合,体味大自然本身无穷的韵味。在这种观照中,陶渊明也好,先生和秀秀老师也好,心无疑皆是宁静祥和的,进而更能直抵一种物我同一的“忘我”状态,也未可知。

这首诗不但成为了中国雅士生活的最好写照,也成为了后世对隐居生活的理想范本。苏轼在《题陶渊明饮酒诗后》云:“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明代孙月峰在《文选瀹注》卷十五亦云:“此诗大是妙境,第点出‘心远’、‘真意’,翻觉亦有痕。”

徒与尘世别,寄居山水间。今生记于斯,朝露待日晞。犹自窗前风飘絮,把酒却下潇潇雨。随春且看花不语,犹如逢望月长盈。抚琴草木之间,茶香余欢山间,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且看山川多绿色,日日只做种花人。

在传统的文人生活中,雅士的生活多重于隐,而隐士的生活也多以雅为主,所以雅士和隐士基本是作为一个共同体而存在的。中国雅士不但讲究雅,且讲究得是简单的雅致,这两点的完美调和成就了中国雅士独特的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雅士生活无不有着神秘的吸引力,让现代人所痴迷和向往,归隐田园的雅致生活,栖身草庐、寄情山水、抚琴听泉,也成为了一种最理想的生活状态。

末语:山房居雅士,寄情山水中。待到晴耕雨读,陶养心灵,万物为伍,自然同行。耕读田园,涵养天地情怀,仰察天时,俯感地气。种豆南山下,听花细雨中。绿漫溪渡,桃源不离寻常处。宠辱莫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26.5K
 上一篇: 长安雅士:古风犹存逸君子
 下一篇: 易简山房,长安雅士习琴的地方
相关内容:
  ·茶人秀秀讲《茶经》:腹有诗书气自华 
  ·茶人秀秀:低吟浅唱古琴曲,细啜慢品蒙顶茶 
  ·薛山长:人工智能时代,如何传承雅士茶道 
  ·Chatgpt 时代,各自修炼,高处相见 
  ·茶人秀秀:母亲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人,要不断提升自我 
  ·茶人秀秀:生育,养育,教育,女人的幸福生活 
秀秀茶书院LOGO 秀秀茶书院地址 版权所有:西安秀秀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秀秀茶艺培训中心)
移動電話:15902922232 抖音号:秀秀茶道(27万粉丝)快手号:秀秀道(16万粉丝)每天直播教学
市区地址:西安市雁塔区電子一路紫薇大廈紫风阁三楼
终南山居地址:终南山紫阁峪易简山房
备案号:陕ICP备17001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