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弦思益友,我自为知音--雅致生活录之一一

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 谁在岁月里长长叹息。走过天际,看繁花满地。 这关不住的似水流年,逃不过的此间少年----一一。聪明如她,敏感如她。
所以终南山巅一琴,一茶,一溪,一篙,那样的意境,才会让她满目清凉。满心欢喜。
所以才有了与书院的浅浅深深的缘分。
学业的关系,她到书院的机会不是很多,因而每一次的书院生活才会那样刻骨铭心。
--那一个寒假,她天天泡在书院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在古琴中”,也写瘦金体,也读书。读《千字文》,读《周易》,起始接触难免觉得枯燥,后来却特别喜欢大家讨论的那一个环节,因为妙趣横生,其乐无穷。当然她最喜欢的还是古琴,“古琴的声音更深邃,更淡远,更收敛,跟我那个阶段的心境非常契合…….”
“我从来没有那么踏实过,充实过,安静,不浮躁是我一直期待的一种状态,于书院那一个假期我终于夙愿得偿,那种感觉难以名状…….”如今谈起来,她的激动仍然溢于言表。
假期总有结束的时候。回归平常,又让她有无所适从之感。
“我不知道是自己迷失了,还是退步了,总觉得状态比起在书院那时候要差一些…….”
“幸好每天闲下来我还能写写字,抚抚琴。能弹多少首?嗯,《凤求凰》、《阳关三叠》、《平沙落雁》…….差不多书上的七首都可以。”
呵,谁又能不食人间烟火呢,能够以书遣怀,以琴解忧,就已经不同凡俗。
其实她最初喜欢的乐器并不是古琴。
最初喜欢的是筝。声音清冽,如寒冰,如流水。大约也暗合小女孩子畅快明亮的心绪。
大学时又钟情琵琶。张力十足,铿锵无比。那是年轻人的铮铮铁骨,热血沸腾。
最后才是古琴。千帆过尽,百转方回。此时的选择,大概才是真正的心之所系,情之所钟。
“大家都被社会推得不由自主地往前走,需要更多的书院这样的平台去引导大家……..我自己还是修行不够,以后要争取多来书院,吸取这种“安静的力量。””
欢迎你。一一。传递这种“安静的力量”给大家,也是书院的初衷。
|